文明村镇风采│元宝山区长胜村:聚力村庄环境整治 助力文明创建

来源:赤峰市融媒体中心作者:2024-01-11 09:46:00 查看数0评论0

长胜村位于赤峰市元宝山区元宝山镇西北部,东靠南荒村,南与四合村毗邻,北部和西部与松山区接壤。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355户,1455人,2022年底村民人均收入达2.7万元。村党总支下设3个支部,共有党员62人。2017年11月,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文明村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近年来,元宝山镇长胜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千万工程”重要指示精神,将村庄环境整治作为推进文明乡风、提升群众精神面貌的有效载体,通过规划先行,统筹资源要素,动员各方力量,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推进宜居宜业,扮靓和美乡村。

一、坚持党建为基,筑牢村庄环境整治堡垒

多年来,长胜村将党建引领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工程和重要抓手,从扛牢主体责任、强化理论武装、明确驻村职责、落实分片包干四个方面夯实工作根基,推进基层党建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实现乡村面貌大变样。扛牢主体责任,做到守土有责。村党组织成立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每半年召开一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会议,制发《长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并将环境整治纳入党建工作要点,确定先完善村庄道路等基础设施再治理荒山最后整治村庄环境的工作思路;村书记坚决扛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第一责任人”职责,做好动员部署、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等工作,集中全部力量和有效资源攻坚克难,全力化解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强理论武装,夯实思想基础。用活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学习强国平台、微信群点将等学习形式,系统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提升全村党员特别是两委班子成员生态文明理念,确保在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发挥“关键少数”作用。明确驻村职责,做好指导跟进。自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驻村班子集中力量进行环境整治,带头到脏乱差、难清理、任务重的地方,统筹调度人力、机械、车辆,集中兵力打硬仗。落实分片包干,做到守土尽责。村书记和两委成员建立党员网格化管理体制,形成包片网格,组建62名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实施“三包”责任制,即每名党员负责管理自家附近10余户家庭的门前卫生、庭院卫生及街道卫生,实现355户群众全覆盖,分工包片、查缺补漏,全力补齐工作短板。

二、坚持民生为本,强化村庄环境整治资金保障

长胜村围绕“地绿水清花美”的居住目标,先后投入3000万元实施了硬化、绿化、亮化工程,完善“一山三网一平台”建设,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一山”,荒山治理变“靠山”。2008年以前的月亮山有一个诗意的名字,但却是个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综合考虑村庄环境风貌、民居特点、风俗民情等因素,以生态治理探致富新路,累计投入资金600万,修筑盘山路、铺设引水管网、埋设滴灌管路、整修梯田,2011年实施二期治山工程,利用15年时间(2008-2023年),累计栽植苹果、李子、樟子松等果木6.2万课,经济效益年均可达5万元以上,完成荒山治理1250亩,推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形成 “山、田、路、村庄”四位一体的立体化生态建设格局,为全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生态环境支撑。“三网”,基础设施完善提升乡村颜值。建设路网,完善“四好农村路”建设,全村2条主要道路、14条街巷硬化率达到100%,通过路网建设,使全村交通和卫生基础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改造水网,将“厕所革命”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抓手,将自来水通厨通厕,彻底解决群众如厕和用水两大民生问题。如今,长胜村355户农户全部吃上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270户村民使用上卫生厕所。建立保洁网,建立“两套人员”一体化的垃圾处理收集网络,配备垃圾清运车,做到垃圾日扫日清,全村无禽畜乱跑、柴草乱放、垃圾乱倒、乱贴乱画等现象。“一平台”,智慧平台护航和美乡村建设。2023年初,村里积极打造“数字乡村”智慧平台,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数字化、智慧化支撑,32个高清摄像头实行全天候、全覆盖的视频监控,坚决消除卫生死角。同时,开通民情直通功能,对生活垃圾处理乱扔乱放、垃圾桶不够、清洁不到位等问题,群众可以积极上报影响村容村貌的问题,以“随手拍”的形式上报村里,相关人员及时进行现场核实并处理,整治完成后将处理结果第一时间推送给群众。

三、坚持活动为径,构建村庄环境整治全民参与格局

长胜村着力调动群众的参与环境整治积极性、主动性,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号召群众主动参与环境整治,带头维护公共卫生,自觉养成文明习惯。通过广泛动员,层层落实责任,全力推动环境整治工作顺利进行。广泛宣传,积极发动。一是营造浓厚氛围。为全面推进环境整治教育入心入脑,2013年,长胜村在全村范围内设置环境整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孝老爱亲、清廉村居、家风家教等内容的文化墙255处2100平米,让一面面粗糙不平、颜色各异的墙面“活”起来,色彩亮起来,让广大群众随处可以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文明新风。二是建设宣传阵地。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投入资金5.1万元,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搭建理论宣讲、教育服务、体育健身、文化服务、科技和科普服务“五大平台”,按照“六有”标准,坚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在哪里”的原则,结合村庄整治、美好乡村建设,延伸文明实践触角。利用文明实践广播站、文化墙等阵地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微窗口”,教育引导农民群众转变观念,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树牢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三是组建宣讲队伍。“昨日荒山秃岭,今日世外桃源”,长胜村组建由党员、“五老”人员、乡贤组成的“桃源”宣讲队,持续开展生态文明宣传进广场、进村组、进农家的“三进”活动100余场次,发放《长胜村开展环境卫生“三清”行动倡议书》等宣传品20000余份。四是创新宣传形式。发挥“宣讲小院”和“家庭站”的宣讲作用,以“家庭站”+“微宣讲”的模式,积极宣传人居环境整治、乡村风貌提升相关政策,变“面对面宣讲”为“面对面交流”。探索建立“互联网+网格管理”服务管理模式,利用新媒体的便利,以微信群、网格通等方式提高村民知晓率、认知率,动员全体农户积极参与、自觉投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多彩活动,浸润民心。一是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平台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通过“一月一主题,一周一特色”的活动形式,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80余场次,受众2000余人。二是围绕“人居环境整治 打造美丽乡村”主题,通过举办村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喜闻乐见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让群众真正了解环境治理,积极寻找工作要求与群众需求的结合点,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人居环境整治所带来的变化,进而形成强烈共识。三是将美丽庭院、最美家园等创建活动引入积分制日常管理中,村民不仅可以用积分兑换不同的商品,并且累计积分靠前的还可在评选文明家庭、最美家庭、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评选中优先考虑。四是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组织开展村容村貌、交通秩序维护等专项整治行动,施划停车位32个,增设公交站台1处,年度累计清理垃圾8000立方米,配备分类垃圾桶500余个,全面清理卫生死角20多处,持续加大创建工作力度,擦亮全国文明村镇品牌,让农村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典型选树,彰显力量。一是注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开展“卫生清洁户”、“最美巷道”、“最美庭院”评比活动,发动农户在房前屋后空闲地栽菜、种果、养花,把草堆、粪堆、柴堆变成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实现菜园、果园、花园三进村,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引导群众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二是积极培育、树立、宣传一批“立得住、推得开、叫得响”的先进典型,弘扬社会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开展“最美家庭”、“绿色家庭”、“书香家庭”、“最美婆婆”、“最美媳妇”评选,传播家庭文明正能量,让身边好人在文明创建中“唱主角”,在全村形成了学习先进、争做先进的浓厚氛围。

四、坚持规章为重,开创村庄环境整治新局面

长胜村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出“环境大家一起管、文明大家一起创、建设大家一起干、治理大家一起抓、管理大家一起议”的共商共建共享模式,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健全管理体系,制定《农村庭院卫生清洁制度》《长胜村人居环境卫生管理办法》《村庄清洁制度》《元宝山镇长胜村村庄绿化长效管护机制》《元宝山镇长胜村村庄道路长效管护机制》等管护机制,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管理常态化、精细化、全域化。建立规范意识,结合长胜村实际的村情民情,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集村民代表意见与建议,搜集“金点子”,汇集民意,将环境治理、环境保护等方面融入到村规民约当中,制定出接地气、入人心的村规民约,确保村级大小事务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同时让村规民约充分得到村民的认可,通过行为强化、行为保持,促进群众养成规范意识。发挥自治作用,建立以村党总支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的村级组织体系,做实用好“一约四会”(“一约”即村规民约,“四会”即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积极发挥其深入群众最后一米的“神经末梢”作用,加强对村民环境保护、生态治理等内容宣传教化,监督村民对日常环境卫生治理维护情况,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让广大群民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从“看客”成为“主角”。

长胜村以“治理”为魂,以“洁净”为媒,不断深化“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工程”等项目,连点成线,以线扩面,坚持常态与长效结合、重点与重心结合、宣教与治理结合,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从“一时美”迈向“时时美”、“一处美”迈向“处处美”、“一户美” 迈向“户户美”。如今的长胜村,抬头是“画”,入目是“景”,“执手”文明之笔雕饰出人美景美好风光,绘就农民新村幸福图,治理有效如锦上添花常开“常胜”。

编辑:朱楠 | 审核:朱楠
  • 顶 0
正在加载...